艺术家丨俄语专业的就业前景和出路是什么?
在前面的推文中,我们已经把想打羽毛球同学更新结束了,接下来我们要更新艺术家前辈的推文。艺术家前辈的文章写在知乎,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提前阅读。
前辈用深刻的笔触写下了自己在俄语行业10多年后对这个专业的反思,对于小语种专业的同学们值得一读。
由于文章太长,我们将会分几个部分进行更新。
正文导读:
本人从俄语专业毕业已经10年,10年来一直在从事俄语相关工作。经历了很多行业,很多岗位,对俄语这个专业的就业前景和出路已经渐渐看清。根据个人这么多年来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这篇长文,为大家详细分析一下俄语专业就业和创业的方方面面。
先说一下我的基本观点,对俄语这个专业的前途,我个人持较为悲观的态度。
我写的这篇分析,其实不仅仅是针对俄语,对其他小语种例如法语、德语、西语、葡语、意大利语、阿拉伯语等专业的毕业生也适用。都可以依据文章内容吸收自己需要的那一部分。
记得《教父》里有一句话:在一秒钟内看到本质的人和花半辈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本质的人,自然是不一样的命运。
我并不是一秒钟能看透事物本质的人,我用了10年时间才看透了俄语专业的本质。人对事物的看法,总会经历三个阶段: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
在作为一个外人第一次接触到俄语专业,第一次意识到自己会从事俄语专业时,人们对这个专业的前途感性认识大多是这样的:冷门,学这个的少,用这个的也少,毕业后可选择性少。这一步就是看山是山。
当你终于作为一个俄语系学生坐在大学教室里听课时,当你在大学听见或看见老师对你说俄语大有前途,或者听老师追述N届前某师哥进入了某部委,N年前做俄罗斯贸易有多赚钱时,你会渐渐觉得俄语专业真是个有前途的专业,外人说的都不对,俄语专业都能进入部委,别的专业哪有这样好的前途。这个阶段是看山不是山。
等到你毕业后找工作,发现社会上跟俄语相关的职位怎么这么少,或者今年怎么没有国家单位来我校招聘,或者工作几年后想跳槽却发现无处可跳,或者在某国外驻外多年后回来发现自己的经验竟无用武之地,又或者干了几年外贸发现赚钱的时代早已一去不返时。
你心里就会起疑惑:俄语专业的前途怎么不像老师们说的那样好,怎么找个好点的工作都这么难。再工作几年后你内心慢慢就会明白过来,靠俄语进部委,做俄语国家外贸飞黄腾达,只是镜花水月看着很美罢了,跟自己完全没关系。
这时候你会清醒:原来俄语专业的前途和外人看到的是一样的,冷门,社会需求少,前途狭窄。
这时候的你对事物的认识就达到了第三阶段,看山还是山。其实山本来就是山,只不过你对这个山的理解慢慢的变深了,最后发现,山还是你最开始看到它的时候的样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冷门”往往意味着“窄”“冷”“偏”,“冷门”不代表“垄断”,不代表“稀有”,不代表“珍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的稀缺和珍贵都会被市场填满,因为市场规律就是干这个的。除非你学的专业是那种需求量巨大且需求仍在不断增长的专业(例如计算机),而小语种显然不具有这种特质。
作为俄语专业的毕业生,无论你从事的是什么职位,无论你所在的是哪个行业(注意俄语并不是行业),只要你还在从事俄语相关工作,那你所面对的市场就只能是俄语国家。
跟俄语国家相关联的市场经济体量是很小的,这点反映到就业市场上,就是和俄语相关的工作非常少(相比其他主流专业),不信的可以搜搜招聘网站,输入关键词俄语,看看职位有几个。
结合毕业10年来的俄语工作经验,我的结论是,俄语的前途非常渺茫,你的付出跟所得完全不会成正比,且路会越走越窄。
这里先说一下在学俄语的人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错误的观念。(这种观念在其他小语种毕业生中也同样存在)
某些学俄语的人,总是会有一种俄语前途远大的错觉,之所以会产生这种错觉是因为听说了某些理论或某些事情,下面举几个例子分析一下这些所谓的理论或事实之后的逻辑谬误:
听说或看到前几届某个师哥师姐考上了俄语相关的公务员,通过俄语进入了某些部委,或者进入了某些事业单位
A:这其实是心理学上所说的幸存者偏差,能进入那些国家单位的人的比例是极低的,可能只占毕业生总人数的不到1%。进这些单位不是学的好就能进,运气、能力、平台,缺一不可。作为平凡人,最好不要以这种小概率事件作为唯一奋斗目标,当然如果你家里有矿另说。
而且,这些单位也并不是必然走上人生巅峰的的工作,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听老师或师哥师姐讲做俄罗斯贸易有多挣钱,俄罗斯物资有多匮乏。
A:说的没错,可惜这是20多年前的事情,当今世界上非战乱国家哪里还会有物资匮乏的?看战狼2了吗?那里面连战乱的非洲生活物资都没匮乏,更何况俄罗斯呢?
俄语最吃香的时候是上世纪90年代苏联刚解体时,还有2000年左右中国刚加入WTO,全球贸易刚兴起的时候的事情,但那时候距离现在已经过去了20、30年了,还拿那时候的事情说事对现实有指导意义么?
现在对俄贸易什么样了?问问搞外贸的就知道了,绝大部分以前赚钱的行业现在只是苟延残喘,自己能养活自己就不错了。
中俄经济结构互补,各种合作,学俄语(小语种)以后大有可为。
A:中俄历来在政治上互动频繁,但在经济上两国的经济合作体量从来没有也永远不会太大。因为,影响两个国家经济往来规模的,从来都不是两个国家政治关系有多好,经济结构有多互补,而是两国经济发展总体水平。
只有两国都是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它们之间的经济往来才会特别繁荣,经济交往规模才会非常巨大。
举个例子就知道了:以巴基斯坦和日本举例,中巴是非常铁的铁哥们,远比中日关系要好。巴基斯坦经济结构为重工业偏向型结构,资源丰富,轻工业产品匮乏,这和中国一样也是互补的啊。
而日本,无论是高科技产品还是轻工业产品还是重工业产品还是文化产品,都已经极大丰富,貌似根本就不需要从中国进口什么东西。
然而中日贸易体量和中巴贸易体量,不用我说了吧,随便有点常识的就知道根本就不是一个量级的。同样的道理,为什么所谓中俄经济结构互补,就会遍地黄金呢?
中国从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贸易伙伴一直是欧盟和美国。中俄贸易到现在一年的总量也就是几百亿美金(比中越贸易总额还低),而看似经济结构不互补的中美贸易总量要达到7-8千亿美金,是中俄贸易总量的十来倍。
在中俄贸易上,中国已经是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了。所以,对俄贸易,基本再没什么太大的潜力可挖掘。俄语人一直梦想的中俄经济合作火力全开,自己大放异彩,本质上是一个不符合经济学规律的白日梦。学俄语以后大有可为,只是一种想当然的想法。
(大家可以想想,为什么从苏联解体30年来大家一直说中俄经济结构互补,中俄关系火热,但中俄贸易就一直不火呢?你们仔细想过深层次的原因吗?你们觉得现在逐年衰落的俄罗斯经济还有可能让双边贸易大火起来吗?)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一句话,说中俄关系政热经冷/官热民冷,大家可以想想,"政热经冷"从苏联解体后大家就一直在说了,为什么都30年了还是"经冷"“民冷”,你们真的觉得这里面难道没有深层次的原因吗?
但这些话也不能说太多。
来看看俄语国家这几年的经济总量,俄罗斯相当于中国一个省,五斯坦中最强的哈萨克斯坦GDP还比不上无锡市,乌克兰已经去俄语化,白俄总人口比不过驻马店,就这样的经济体量,某些人居然鼓吹学俄语做外贸潜力巨大,把它整个国家全卖了也就这点经济总量?你觉得能有多少商业潜力?
如果想了解更多的回答,可以搜索知乎话题:
俄罗斯为什么对中俄自由贸易区始终不感兴趣,甚至还有抵触情绪?
俄罗斯潜力那么巨大,经济为什么发展不起来?
这里面是比我更为专业的答案。
上文我列举的那些错误的观念,往往会导致俄语毕业生有一些外人难以理解的偏执的行为,下面举几个例子,而这些偏执的行为和想法对个人的职业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01评判同学或者师哥师姐毕业后混的好不好,不以获得的财富和地位为标准,而以这个人俄语水平好不好为标准。同样评价一份工作的好坏,不以这份工作的薪酬现状和未来发展为标准,而以这份工作能否用到俄语以及能否锻炼俄语为标准。
02相信上学时老师所说的俄语是个前景无限的好专业,把俄语专业当作宝贝,渴望哪天俄语专业能大放异彩,自己也因此走上人生巅峰。换工作思想局限在用俄语的单位,宁可多年忍受低工资也不放弃俄语。
对新事物新潮流视而不见,对周围人所从事行业或工作内心鄙视,哪怕对方已经走上人生巅峰,自己依旧怀着不切实际的俄语梦。当听到别人说俄语不好找工作或者发展不好时,暴跳如雷,极力反驳。
上一条的错误观念导致的结果就是在工作岗位上不努力学习岗位知识和行业知识,以为那都是下品,唯有我大俄语高,平时学习的话也都把精力放在提高俄语水平上。
渴望驻外工作提高俄语水平,想着那里才是自己的大海,幻想在国外邂逅一段异国恋情或者幻想在国外发现某个暴利的赚钱行当,从而实现事业和婚姻的巅峰。
05在驻外工作时,当被别人说国外工作,感到虚荣心受到极大满足,自我感觉已经接近某些国际公司高层金领水平。
06因翻译缘故,有段时间可能会给公司高层当翻译甚至偶尔能见到某使馆或省厅级别的领导或一些明星企业家、集团老总等,这时候就自以为已经接近权力核心,沾沾自喜。
我奉劝大家,千万不要有这样的想法,那是一种可笑的幻觉。其实你并没有在真正的接触高层,在他们眼里你只是个临时的传声工具或者连传声工具都算不上,真正的接触是价值互换,你身上暂时没有可以交换的价值,不要自欺欺人,否则害的只是自己。
等等…
还有很多,在一个狭窄的通道里一直走路,慢慢的眼光和见识也会越来越狭隘。这或许是学俄语人的通病,而这些对一个人的事业发展来说,无疑是非常致命的。
这篇到这里就结束了,接下来我们会继续更新就业和外派生活,欢迎追更。
文学专业?复合人才?开阔眼界?真爱至上?我为什么不建议你报考小语种专业
文案:知乎艺术家
编辑:常员同
排版:懒懒鱼